凡用兵之法,将受命于君,合军聚众,圮地1无舍,衢地2交合,绝地3无留,围地4则谋,死地5则战。途有所不由6,军有所不击,城有所不攻,地有所不争,君命有所不受。
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,知用兵矣;将不通于九变之地利者,虽知地形,不能得地之利矣;治兵不知九变之术,虽知五利7,不能得人之用矣。
是故智者之虑,必杂于利害8。杂于利而务可信9也,杂于害而患可解10也。
是故屈诸侯者以害,役诸侯者以业,趋11诸侯者以利。
故用兵之法,无恃其不来,恃吾有以待也;无恃其不攻,恃吾有所不可攻也。
故将有五危:必死,可杀也12;必生,可虏也13;忿速,可侮也14;廉洁,可辱也15;爱民,可烦也16。凡此五者,将之过也,用兵之灾也。覆军杀将,必以五危,不可不察也。
【注释】
- 圮地:难于通行的地区。圮(pǐ),毁坏的意思。《九地》:“行山林、险阻、沮泽,凡难行之道者,为圮地。”
- 衢地:四通八达的地区。衢(qú),四通八达。《九地》:“诸侯之地三属,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,为衢地。”
- 绝地:指交通困难,又无水草粮食,难于生存的地区。《九地》:“去国越境而师者,绝地也。”
- 围地:指地形四面险阻,出入通路狭窄的地区。《九地》:“所由入者隘,所从归者迂,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,为围地。”又说:“背固前隘者,围地也。”
- 死地:指前不得进,后不得退,非死战就难以生存的地区。《九地》:“疾战则存,不疾战则亡者,为死地。”又说:“无所往者,死地也。”
- 途有所不由:途,道路。有的道路不要去走。
- 五利:指“圮地无舍,衢地交合,绝地无留,围地则谋,死地则战。”也有指“途有所不由,军有所不击,城有所不攻,地有所不争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但其中“君命有所不受”不属于地形的范围。
- 杂于利害:杂,掺杂,这里引申为“兼顾”。曹操注:“在利思害,在害思利。”考虑到有利、有害两个方面。
- 杂于利而务可信:务,事的意思;信,通“伸”(shēn),伸行、发展的意思。在不利情况下考虑到有利方面,事情便可以顺利进行。
- 杂于害而患可解:在有利情况下,考虑到不利的方面,祸患就可以解除。
- 趋:归附、依附。《荀子议兵》:“故近者歌讴而乐之,远者竭蹶而趋之。”这里的“趋”,也是归附的意思。
- 必死,可杀也:指勇而无谋,只知死拼,可能被敌军杀害。
- 必生,可虏也:虏,俘虏。临阵畏怯,贪生怕死,可能被敌俘虏。
- 忿速,可侮也:忿(fèn),愤怒。指将帅性格暴躁而急于求成,就可能被敌人的侮辱所激怒,因而急躁冒进,招致失败。
- 廉洁,可辱也:廉洁,这里指廉洁好名,过于自尊。廉洁本来是一种好的品德,但是过于追求廉洁的好名声,就可能因敌人所散布的流言蜚语而感到羞辱,以致不顾利害得失,但求一战而雪耻,这也是很危险的。
- 爱民,可烦也:爱民也是将帅的一种好品德,是将帅五德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中仁的具体表现。但将帅的仁,应该是一种大仁,而不应念念于小的爱民和不忍,即所谓妇人之仁。即应从大局出发,以取得战争的胜利为最大的仁,为此不惜以必要的牺牲为代价。不能被敌人的一些暴行所干扰,以致顾此失彼,危及整个大局。
【题解】
郭化若:本篇讲各种特殊情况的机断措施。“九”泛指多,“变”指不按正常原则处置。篇内内容错杂,先讲五种地形,次讲五种情况及根据当时具体形势而应作的灵活应变,再次指出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,再次论战略上指挥诸侯的方法,再次强调有备无患,最后提出将有五危的警告。